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检察机关对先予执行的民事裁定提出抗诉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审理的批复

时间:2024-06-26 08:54:3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29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检察机关对先予执行的民事裁定提出抗诉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审理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检察机关对先予执行的民事裁定提出抗诉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审理的批复

1996年8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检察机关对先予执行的民事裁定提出抗诉的案件应当如何审理的请示》收悉。经研究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只能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人民法院对其抗诉亦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这种监督是案件终结后的“事后监督”。因此,对于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作出的先予执行的裁定,因案件尚未审结,不涉及再审,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于法无据。如其坚持抗诉,人民法院应以书面通知形式将抗诉书退回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
此复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许政办[2009]8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许昌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许昌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确保生产性建设项目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的规定,结合许昌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许昌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



第三条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是指为保证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设立的设备、设施、装置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第四条建设项目中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实施负全面责任。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六条市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业(领域)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市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全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



第七条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制定计划,建立台帐,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促进工作扎实开展,并按季度将本地本部门建设项目清单和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市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第八条市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督查通报制度,将此项工作列入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内容,强化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并定期通报。



第九条建设项目的投资主管部门、技术改造审批部门、建设工程的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应贯彻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规定,督促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严格执行“三同时”的规定。



第十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安全设施设计要求施工,并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



第十一条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安全标准对安全设施施工进行监理,并对其做出的监理结论负责。



第三章办理程序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在项目立项后,遵守下列规定:(一)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申报材料。



(二)存在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安全评价。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或者行业安全生产标准进行设计,其初步设计文件应当有安全生产专篇,并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



(三)建设项目竣工并经调试检验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委托相关方面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验收,并邀请安监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工会参加。



(四)建设单位对专家组提出的有关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改进意见应按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的实施,实行安全生产监督:



(一)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及承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安全预评价、设计、施工等任务的单位贯彻执行“三同时”规定的情况;(二)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和行业安全生产设计规定,审查建设单位报送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中的安全论证内容,审查(或组织审查)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和建设项目安全专篇;



(三)根据建设单位报送的建设项目安全验收专题报告,对建设项目竣工进行安全验收;



(四)对违反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规定的建设单位,应责令其限期整改;



(五)承担安全评价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结果负责,出具虚假证明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未按规定进行安全评价、安全设施未经审查同意进行施工或者未经竣工验收擅自投产和使用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市、县两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坚持预防为主和关口前移的原则,按照《许昌市安全生产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要求,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开展不力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实施行政过错责任追究,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辽宁省商品质量争议仲裁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商品质量争议仲裁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4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正确及时自理商品质量争议,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辽商品质量监督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在我省境内发生的根据当事人各方协议向仲裁机关申请的商品质量争议仲裁。
第三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技术监督部门是本辖区商品质量争议的仲裁机关(以下简称仲裁机关)。
第四条 仲裁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处理商品质量争议案件,实行一次裁决制度。
第五条 商品质量争议仲裁,以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本商品所执行的标准、合同以及商品说明书标明的质量指标为依据。商品质量技术数据,以法定机构的检验结果为准。
第六条 对在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商品质量问题,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应当承担各自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 管辖
第七条 商品质量争议仲裁由引起质量争议的标的物所在地仲裁机关管辖。
商品质量争议金额在5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下的,由县仲裁机关管辖;争议金额在5万元至100万元的,由市仲裁机关管辖争议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由省仲裁机关管辖。
管辖权发生争议时,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争议双方的共同上级仲裁机关指定管辖。
第八条 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商品质量争议案件,或者一方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另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仲裁机关不予受理。

第三章 组织
第九条 仲裁机关应当设置商品质量争议仲裁委员会。商品质量争议仲裁委员 应当由主任1人、副主任1至2人和委员若干组成。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必须由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专业、法律知识的人员担任。
商品质量争议仲裁委员会设专职仲裁员若干人,办理具体仲裁案件。
第十条 仲裁机关根据办案的需要,可以聘请社会知名人士、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律工作者担任兼职裁员。兼职仲裁员在执行仲裁职务时,享有与专职仲裁员同等的权利。
第十一条 仲裁机关办理商品质量争议案件,由仲裁员2人和仲裁委员会指定的首席仲裁员1人组成仲裁庭进行。
仲裁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疑难复杂的商品质量争议案件,可以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仲裁委员会的决定,仲裁庭必须执行。
简单的商品质量争议案件,可以由1名仲裁员进行仲裁。
第十二条 当事人认为仲裁庭成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仲裁的公正性,有权申请其回避。
仲裁庭成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第十三条 首席仲裁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决定;仲裁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主任或者副主任决定。

第四章 申请与受理
第十四条 当事人向仲裁机关申请商品质量争议仲裁,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损害之日起1年内提出,但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商品质量争议仲裁时效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农作物种子和有特殊质量保证期要求的商品,在农作物生长期和质量保证期内提出;
(三)当事人之间有时效约定的,在约定的时效内提出;
(四)侵权人愿意承担责任的,不受时效限制。
第十五条 申请仲裁,应当向仲裁机关提交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供申请副本。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职业、住址等(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的姓名);
(二)申请解决的问题;
(三)申请的理由和事实证据;
(四)提出申请的日期。
第十六条 仲裁机关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10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案件受理后,仲裁机关应当在受理之日起5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副本这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书,不影响仲裁的进行。

第五章 调解与仲裁
第十七条 仲裁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查阅与案件有关的档案、资料、原始凭证,索取证据。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出具证明,提供材料,协助调查。
仲裁机关对于涉及国家机密和专有技术的语气应当予以保密。
第十八条 仲裁机关需要对现场进行勘察或者对仲裁标的物进行抽样检验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到场,并邀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不影响勘察或者抽样的进行,但仲裁员必须在笔录中记明情况。
现场勘察或者抽样检验应当制作现场记录,载明时间、地点、情况及结论,由参加人员签字或者盖章。
第十九条 仲裁机关需对仲裁标的物进行技术鉴定或者检验时,应当委托法定检验机构进行。受委托的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委托提供加盖本检验机构公章的检验报告。
仲裁机关的工作人员,不得干预检验工作。
第二十条 仲裁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和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先行调解。 调解达成的协议不得违背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的规定, 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第二十一条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机关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或者代理人的姓名);
(二)商品质量争议的主要事实;
(三)达成协议的时间和内容;
(四)费用的承担。
调解书申请人、被申请人签字(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加盖公章),仲裁员署名,加盖仲裁机关公章。
第二十二条 调解收送达后,双方当事人必须按照协议自觉履行。
第二十三条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或者双方当事人翻悔的,仲裁庭应当进行裁决。
第二十四条 仲裁庭在开庭审理前,应当将开庭时间、地点,以收面方式通知双方当事人。申请人经两次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按撤回申请处理;被申请人经两次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可作缺席裁决。
第二十五条 仲裁庭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解出示有关证据,在依申请人、被申请人的顺序征询双方最后意见后再行调解。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由仲裁庭评议后裁决。
庭审时,申请人增加申请请求,被申请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反申请请求,可以合并审理。
第二十六条 仲裁庭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决定书。仲裁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的姓名);
(二)申请仲裁的理由、争议的事实和仲裁要求;
(三)裁决认定的事实、理由,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
(四)仲裁结论;
(五)费用的承担;
(六)作出仲裁决定的时间。
仲裁决定书由仲裁员署名,加盖仲裁机关公章。
第二十七条 仲裁决定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当事人所在地的商品质量争议仲裁机关代为送达。
当事人应当在送达回执上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接收仲裁决定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组织的代表或者其他人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执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仲裁决定书留在人的单位或者信处,即视为送达。
第二十八条 对仲裁机关的仲裁决定当事人应当履行。当事人一方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商品质量争议仲裁可以收取仲裁费。
仲裁费由申请人预交,案件自理终结,仲裁费由责任方承担。
仲裁庭调解成立,仲裁费由当事人双方协商承担。
仲裁费收取标准,由省物价局、财政厅会同省技术监督局制定。
第三十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晶起放行。



1994年5月31日